回顾历史,纪念先贤,开拓视野,启迪后人,传承“牦牛精神”,希望通过展现旧报纸里西北高原所的历史时光,借助珍贵的历史资料、新闻报道,再现我所成立、发展的历史风云,力图在真实的时代背景下,展现西北高原所的发展、传承、求索历程。
2006年9月5日 人民日报 第二版
三江源典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试验成功
本报北京7月13日电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日前披露,由该所和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参与科研的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三江源区典型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试验和新技术研究》已通过科技部验收。
据介绍,科研人员根据三江源地区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黑土滩的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条件,在典型高寒草甸退化草地上建立各类植被恢复试验示范区,根据测土配肥和不同退化植被恢复的原则,进行了新型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光合促进剂、抗逆促壮剂和化肥配伍等配套新技术的应用试验和示范。
专家组通过现场估测,认为新型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复合剂等新技术在牧草上的应用效果显著,最佳配套应用技术的使用使退化草地植被盖度提高了35%—45%,牧草的产草量增加了25%,轻、中度退化草地优良牧草比例可提高10%左右。(郅振璞 龙腾飞)
2006年11月21日 人民日报 第五版
历时37天,踏访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三大地区,可可西里综合科考顺利完成——
大穿越带来新发现
本报记者 余建斌
37天的艰难跋涉,足迹遍布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三大地区,建立了6个科学考察营地,采集约800件岩石样品……11月18日21时,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考队成功抵达格尔木,完成了1990年以来对可可西里地区最大规模的科考壮举。
“一些重大发现让我们非常兴奋。”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丁林对记者说,“这次获得的珍贵资料为研究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生态环境等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依据。”
发 现
可可西里核心区不一定是“无人区”
“青藏高原中央山脉可以说是亚洲大陆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而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都不构成分水岭。”这是科学家们通过实地考察得出的一个重要看法。
丁林说,“中央山脉南北的水系、地质、气候、动植物分布状况都表现出由于分水岭存在而产生的不同?!?/span>
据介绍,中央山脉南北的水文、地质景观各具特点。山脉以南是印度洋水系,以北为太平洋水系。山脉以南,水流印度洋,包括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山脉以北,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流入太平洋;内流水域流入塔里木、柴达木。
山脉南北的动物迁徙也截然不同,例如,山脉以北的藏羚羊主要是向北迁徙,到卓乃湖、太阳湖畔产羔,以南的藏羚羊则向南赶往西藏境内的扎加藏布。
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湖西南边活动时,发现了大量雌、雄藏羚羊群。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苏建平博士解释说:“这意味着并非所有的藏羚羊都进行长距离迁徙?!彼樯芩担亓缪虻那ㄡ悴⒎前吹ヒ宦废呓?,而是以主要产羔地为中心,呈辐射状。
“我们还在可可西里核心区卓乃湖附近发现了三叠纪的海燕蛤化石?!倍×炙?,“这意味着在2亿多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痹诨校Q喔蛘庵稚钤谏詈V械纳锴逦杀?,“这对研究可可西里核心区如何从沧海变成高原将有很大帮助”。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可可西里核心区卓乃湖,发现了玛尼石堆,这说明曾经有藏民在此放牧,可可西里核心区不一定是‘无人区’。”
据介绍,这个玛尼石堆距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卓乃湖临时监测站驻地只有4公里左右,石堆呈长方形,大概有十几立方米,石头上刻的是“六字真言”。
专家分析,玛尼石堆不太可能是可可西里?;で闪⒁院蠖哑鹄吹?,而应该是以前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
忧 虑
可可西里核心区可能变成大牧场
科考队的发现当中,并不是所有的都令人兴奋。
各拉丹冬是长江源头,“第一滴水”的美誉曾让人遐想无穷。但这次考察发现,这个地区的牧民非常多,有的牧民定居点已到达海拔5300米,就在冰川末端。丁林说,“这儿已经变成了一个大牧场。有人开玩笑说,各拉丹冬已不是‘第一滴水’而是‘第一滴羊尿’,这种情况实在让人担忧?!?/span>
科考队在各拉丹冬脚下活动时,有一些牧民反映,他们常受棕熊之害。当地一位牧民说:“今年的棕熊比往年更厉害。”冬天已经到了,但在各拉丹冬地区,棕熊还没有冬眠,而是不断地骚扰牧民所养家畜。
为什么棕熊还在活动着,并且要骚扰人类?专家分析后认为,一方面是当地气候变暖,另一方面也说明棕熊的食物链被破坏,传统的食物如旱獭、黄羊等都已经减少,棕熊吃不饱,就只好来捕食牧民们的牛羊。这说明,这里牧民较多、牛羊成群,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已被严重挤占。
丁林说,目前牧民不断把牧区向可可西里内挤压。以前虽然也有人在该地区放牧,但那时赶着羊群走一天,也走不上几公里,并不深入。而现在放牧都用汽车,一天能开几百公里,汽车直接把牛羊群拉进来放牧,“这样下去,10年之后可可西里核心区也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大牧场”。
考 验
科考过程中困难如影随形
这支可可西里科考队伍,由科学家、新闻记者和志愿者等60余人组成?!澳昵岬目瓶级釉贝舜问栈窈艽?,无论在身体方面,还是意志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币晃焕峡瓶级釉彼?。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江东辉是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第一次睡帐篷,第一次爬上高高的可可西里山采取火山岩样。许多的“第一次”让他非常感慨:“这次科考不仅获取了一批珍贵的火山岩岩石样品,更让我得到了吃苦耐劳的意志锻炼?!?/span>
整个科学考察的过程中,困难和危险都如影随形。11月8日,科考队行进到布喀达坂峰附近,强大的沙尘暴扑面而来,有时能见度仅几米远,东西方向20多公里全被风沙包围。迫于沙尘暴的肆虐,科考车队不得不顶着狂沙,昼夜兼程外撤。
10月26日,科考队在卓乃湖北岸观察野生动物的生活状况后,在距离大本营约30公里处,一辆越野车深陷小河,车轮几乎全没于冰河之中。幸亏另一辆车一面行驶,一面呼救。救援人员到达后,经过3个多小时,才将被陷车辆救出。
尽管如此,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陈峰仍异常兴奋:“有机会攀登与考察可可西里地区的布喀达坂、马兰山和各拉丹冬三大冰川,实在是一种幸运!”
链接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它以可可西里山为主体,涵盖唐古拉山脉以北、昆仑山脉以南的高海拔中低山、丘陵和湖盆平原区。这里平均海拔5300米,高寒缺氧,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
2007年4月19日 人民日报 第十五版
中药研发引入现代生物技术
长期以来,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药理基础成为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软肋。现在,随着中药产业人士对中药的创新发展,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改变。
胶囊中的骨蛋白“并结合血清中的可溶性TNFa及TNFb,由此阻断二者与细胞表面TNF受体的结合”,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及炎症过程?!捌渲卸嘀职被峥梢杂行б种疲渊D细胞的活性而缓解患部关节疼痛。能激活整体T细胞,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如不事先说明,患者读到国内中药企业唐古拉药业“复方塞隆胶囊”的药理说明,还以为是对某种西药的说明。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科研组通过运用现代生物工程学蛋白图谱的分析手段,从类似虎骨的仓鼠科动物高原鼢鼠的干燥全骨架中提炼出了纯天然治疗类风湿的“三个蛋白团”――塞隆骨蛋白A是塞隆骨镇痛的主要有效成分,塞隆骨蛋白B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塞隆骨蛋白C是塞隆骨抗炎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三个蛋白分子团的萃取,一方面提高了药效、药速,另一方面防止其他物质与人体作用而产生毒副作用。
据研发人员解释:“塞隆骨类似于虎骨,但虎为禁猎动物同时因为塞隆骨性微温,具有散寒止痛、舒筋活络、强筋健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寒痹引起的各种症候群?!币虼?,研发人员决定用塞隆骨取代虎骨,并从中成功进行了蛋白分子团的萃取。
“说中医无药理是不对的,应该说中医无现代实验药理比较准确?!碧乒爬┮笛蟹⑷嗽苯樯芩担跋衷谖颐窃诨谋湔庵志置妗!弊页?,“蛋白团”的提炼过程,表明我国的中医药研究开始逐渐引入西方的实验医学原理。在突破缺乏药理解释瓶颈的基础上,对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途径进行充分的阐述,中药才能更好的走出国门。
西北高原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简称西北高原所)是以从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所。自建所以来,西北高原所始终以立足青藏高原、发展高原生物学事业为总体目标。研究所定位于高原生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发展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特色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高值生态农牧业学科领域,解决相关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满足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同时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历史沿革
1961年4月1日 成立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
1961年11月21日 改名为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1962年10月1日 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1971年1月1日 隶属青海省,更名为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1979年7月19日 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策划?。〕率懒?br /> 编辑?。⊥跷木?br /> 整理 | 姜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