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果熟三千岁;海屋筹添九十春。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高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庆祝西高所名誉所长夏武平先生九十华诞座谈会。
座谈会上,西高所赵新全所长首先代表西高所党委和包括离退休在内的全所500多名职工,向夏老表示衷心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北京动物所张知彬所长、动物学会秘书长魏辅文研究员、兽类学报主编王德华研究员、王祖望研究员分别讲话,从不同层次介绍了夏武平先生对我国动物生态学和兽类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到会祝贺的还有专程赶来的夏先生的好友、学生;西高所韩发副所长、老同志代表周兴民、郑昌琳以及在京的离退休老同志等。
夏武平先生的治学精神十分严谨,可谓一代楷模。在科学研究上,始终坚持创新、求真、务实、守信的原则,从不步别人的后尘,而是另辟蹊径,研究工作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以国家和地方的需求为己任,长期在青藏高原农牧区,从事鼠害的防治工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鼠类数量和预测预报的优化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几十年来,夏老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西高所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上,根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要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调整研究所的学科结构和方向任务。凭着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和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实验站-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几十年来,通过广大科研人员在海北站的不懈努力,为我们今天解决青藏高原特别是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奠定了深厚的科研积累。夏老对西北高原所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夏先生在青藏高原奋斗了几十年,深知青藏高原工作和生活的艰苦,他更知科研人员为高原科学献身的高尚情操,为此,在他担任所长期间,向全所职工提出了高原“牦牛”精神:“忍处恶劣的条件,啃食低矮的青草,提供浓郁的乳汁,充当高原的船舶,不畏艰苦,忍辱负重,不计报酬,但求贡献,这种牦牛精神正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追求。”
在祝贺夏老90华诞之际,我们永远牢记他的谆谆教导,发扬“牦牛精神”,无私奉献,迎接新的挑战,为西高所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