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4个小时初中生_附近100快餐二维码_200块钱随叫随到

相关新闻

动物分类学工作之我见

发布时间:2009-04-15 夏武平
编者按:该文是夏武平先生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王应祥研究员的著作《中国哺乳动物物种纲要》作的序,由王应祥研究员根据夏先生的口述录音整理。夏先生晚年双目失明,但他克服了肉体和精神上的寂寞和痛苦,以其顽强意志和睿智学识仍继续为中国兽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了纪念夏先生,我们特刊此文。文
章稍有删减。
 
在我国,哺乳动物又叫兽类。中国的兽类学研究不计古书对兽类的记载,近代兽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并不晚于其他学科,考察研究在18 世纪就已开始,但20 世纪40 年代以前,几乎都是西方列强的“探险”、考察和研究;20 世纪初虽有个别国内学者的论文发表,但数量极少。后来,由于一些学者兴趣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使我国兽类学的研究中断了。一直到1950 年,我国国内学者的兽类学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因而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1954 年中国科学院的报告中说“兽类学在我国还是个空白”。为此,中国科学院开始了这一学科的组建,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建立了动物研究室,组建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到1958 年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东北兽类调查报告》;另一本是《红松直播防鼠害研究工作报告》。前者标志我国的兽类分类学可以工作了,后者标志我国的兽类生态学也开始工作了,这可说是一个初步成果。此后,我国的兽类学研究开始有所发展。不幸的是遇到了十年动乱,许多工作无法进行,使它的发展慢了下来。不过,所形成的队伍还是没有受到多大影响。1980 年10月,我国《兽类学报》的出版标志着这支队伍已经成长。1981 年后,中国兽类学的科学研究开始步入轨道,这是中国兽类学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包括兽类的分类、区系、形态、生态、生理、生化等都得到了很快发展,特别是不少工作侧重于珍稀濒危物种的研究和保护,如大熊猫、白鱀豚、羚牛、灵长类、鹿类等等,有的还出版了专著;另一方面对鼠类的研究也出版了小家鼠等专著,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兽类学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在兽类分类学方面,除《中国动物志,兽纲,第八卷,食肉目》(1987)和近年出版的《中国动物志, 兽纲, 第六卷,啮齿目下册, 仓鼠科》(2000)外,《中国的鹿类》、《中国的熊类》、《中国野兔》、《中国羚牛》、《中国啮齿类》,以及西藏、甘肃、青海、贵州、黑龙江、辽宁、安徽、浙江、四川、陕西和山西等省、自治区的兽类志、脊椎动物志、资源动物志、啮齿动物志等志书和大熊猫等专著也相继问世,一方面是分类学研究,另一方面也介绍了大量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资料。
分类学目前处于不景气状态,国内外都是如此,我认为是暂时的。因为许多问题的解决都要从物种开始,譬如:兽类物种或类群的进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有害兽类的防治等,无一不从对物种的识别开始,且在实践的基础上,丰富物种知识,就是实验分类学也不例外。在对疑难物种的选择或对某些类群的演化进行实验分类研究时,其选择无一不从经典分类学对物种的认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