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4个小时初中生_附近100快餐二维码_200块钱随叫随到

纪念夏武平诞辰100周年

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

记夏武平先生与海北站的建立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5-19 赵新全

赵新全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创建者夏武平先生诞辰100周年。回想起海北站的建立与发展历程,感慨万千,写此短文以表达我对夏先生的深切怀念。 

  高瞻远瞩,壮志满酬 

  青藏高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分布着森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等各类生态系统,其中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约占青藏高原的50%。这些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高原气候的影响之下,极其脆弱,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反应极为敏感,因而青藏高原不仅成为国际地圈和生物圈规划(IGBP)的重点地区,亦是我国研究高寒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全球变化的得天独厚的理想场所。从1961年到1975年,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把青藏高原的动、植物区系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和任务,先后组织多学科考察队伍,深入青海省各州县和甘南、川西以及西藏的昌都、察隅、墨脱、山南、日喀则、黑河与阿里等地进行科学考察,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并初步摸清了青藏高原各类生态系 统的地理分布规律和结构,填补了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的空白。为了深入揭示青藏高原分布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物种的适应策略和进化模式,青藏高原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全球变化对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应等,夏武平先生审时度势,以其远见卓识,积极倡导并于1976年建立了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发挥我所多学科和地理优势,力求在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前沿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建站初期,夏先生任海北站学术委员会主任和站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顶层设计,学科引领 

  作为海北站的创始人之一,夏武平先生特别重视学科发展,在国际生物学规划(IBP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的组织和推动下,于19763月组建了包括气候、土壤、植物生态、草地生态、植物生理、动物生态、家畜生态、微生物生态和数学生态等多学科的生态研究室,率先在我国开展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研究。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提高生产力途经模式的研究为海北站的中心任务。采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按照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进行总体设计,组织多学科力量协同攻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78年,由马世骏、夏武平等先生倡议,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在西宁召开了首届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系统工作会议,全国60多个单位,120多位科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嵋槿范ㄔ谖夜煌⑸?、草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确立了海北站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地位。继后,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生态系统的其功能奠定了基础。1982年,根据学部评审意见,经院务会议批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及次级生产力的研究为院重点研究课题。学部意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促其向纵深发展。”19879月,由中科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局主持,在我所召开了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论证会,孙鸿烈副院长亲临指导,马世骏、沈允刚任审定小组组长,参加审定组的专家来自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及国内有关高校,他们听取了海北站负责人的报告,并进行了实际考察。评审意见认为:海北站代表了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研究方向和任务明确,科学积累比较雄厚,科研队伍结构合理,一致同意海北站向国内外开放。 

  海北站被批准向国内外开放后,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国内外合作,除进行基础研究外,还紧密结合当地的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以优化放牧、优质高产高效的人工草地建立、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草原灭鼠以及高寒牧区牛羊育肥等5个方面进行系统地研究。改良天然草地和建立人工草地,是恢复草地、改善环境、解决冬春严重缺草的重要措施。从1991年,海北站对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以及优良牧草的引种选育和人工草场的建立作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广示范做出了样板。通过多年的优化放牧方案研究,确立了高寒草甸草场最佳放牧强度、牧场最优生产结构、藏羊最佳个体出栏年龄以及不同年龄组牛羊育肥的配方和管理措施。为畜牧业持续发展和领导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根据和科学方法。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赞赏和支持,已在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牦牛精神,激励后人 

  矗立在海北研究站院子中央的牦牛纪念碑,上面雕刻这照样一段话:忍处恶劣的条件,啃食低矮的牧草,提供浓郁的乳汁,充当高原的船舶。不畏艰险,忍辱负重,不求报酬,但求贡献。这种牦牛精神正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追求。这段话是夏先生在1986年建站10周年之际写下的,这是海北站科技工作精神的写照,也是激励我们继续扎根高原、奉献高原的精神动力。建站以来,在全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瞄准国际学科前沿,紧密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团结拼博,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出版专著8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及三等奖8项。其中一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相同学科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和可可西里遗产地申报中起到了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无一不与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在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成为全球变化的最为敏感区域,为世界学界所瞩目和关注,将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生态系统的脆弱生态带给予高度重视。因此,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未来发展目标为:立足青藏高原的资源、环境和持续发展,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长期监测,积累数据,并深入研究动植物种、种群和群落的适应特性、机理及其进化模式,揭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机理,并建立相应的示范样板,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和?;?、综合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应模式,将海北站建成国际一流的研究站。